嘗試不同角度-透視如何影響構圖氛圍?(單點透視、兩點透視、三點透視)
By 27. 8 月 2017透視的英文叫Perspective,有觀點、視野的意思,你可以想像成”觀看的角度所形成的空間感”,是將3D空間表現在2D平面時必須具備的重要觀念,本篇將帶大家了解繪畫中的透視理論在構圖的運用上帶來什麼樣的效果,並能夠判斷、選擇自己想呈現的透視類型。
最早的影像紀錄(如壁畫),都是沒有立體空間感的2D平面繪圖,但事實上,我們終其一生用肉眼所看到的都是具有透視感的影像,所以古代的畫家們為了在平面上重現真實畫面,便逐漸發展出了透視理論,在相機尚未被發明的時代,利用這個概念也能讓景物更寫實的被紀錄下來。
▲2D思維僅能畫出像這樣沒有立體空間感的平面圖。(The British Library’s Flickr)
▲具有透視概念的畫作,將更貼近真實世界。(The British Library’s Flickr)
畫家們學習不同的透視法來協助表達不同空間,而我們同樣也可以藉由了解繪畫中的透視類型在各自在空間表現上的特色,來輔助我們傳達情緒、感受。現在就一起建立透視概念吧!
何謂消失點?
立體空間中,所有面的平行線條,可能會因為視角改變的關係,變成看起來像是斜線。而朝向相同的方向的線條(這裡的方向指的是遠離我們的方向)最終會交集在一個點,這個點我們就稱之為消失點。
▲平面上的平行線會因為視角不同而變成交集線。(卡納萊托作品)
▲所有線條交集的交集點就稱為消失點。(Gustave Caillebotte -The Gardeners)
如何尋找消失點?
▲所有立體物件都有三軸方向,包含兩個水平方向和一個垂直方向。
▲去掉互相平行的那軸(一般平視的狀況下,至少垂直線會互相平行)。
▲剩下不互相平行的線會在遠處各自交集成一個消失點。
三種透視的效果
了解尋找消失點的方法之後,我們便可以依照消失點的數量,分成三種透視效果來探討。最簡單的判斷條件是看物體面向你的角度為何,其次是觀者的視角。在平視的狀態下,面對物體的正面時,消失點只有深度軸一個,我們可以得到單點透視。若平視且面對物體的轉角處則會使兩個面會在遠處形成兩個不同的消失點,稱為兩點透視。如果進一步將平視改成仰視或俯視的話可以讓垂直線也交集,得到三個消失點,即三點透視。
▲透視依消失點數量又分為單點透視、兩點透視跟三點透視。
▲俯視圖是物體面向你的角度,側視圖是你看物體的視角,由這兩種條件形成三種透視法。
大致了解三者的區別之後,我們透過更多範例來深入了解各種透視法呈現出來的效果。
單點透視
無論高度(站/坐/蹲),也無論物體的位置在上下左右哪個地方,只要是平視,且面向物體的正面(如一面牆),線條將匯集於一個點,即單點透視。所以若物體在左方,視線仍向前水平觀看的話仍屬於單點透視,但轉頭看向左方物體,它就成了兩點透視。
▲只要是水平觀看,且面向物體的正面,都屬於單點透視。
▲位於房間內,只要正對、平視一面牆也算單點透視。
效果:
單點透視有主觀、第一人稱的感覺,讓觀者彷彿視是置身其中的當事人,常用於表達作者觀點或強調臨場感。尤其當空間像是在你的眼中收縮時,若場景中包含線條元素(如道路、牆角),也能同時形成 引導線帶領觀眾專注於主體或帶出視覺方向感,但因為是面向一個平面的關係,使得”面”在畫面上得到較多觀注,其深度表現並不強,取而帶之的是一種安靜、穩重的感覺。
▲大師級導演Stanley Kubrick最愛用單點透視( from kogonada on Vimeo)
兩點透視
面對物體的轉角處,且平視的狀態下,線條將從兩個面向遠方匯集於兩個消失點,即兩點透視。
▲地平線上形成兩個消失點。
效果:
跟單點透視比起來,兩點透視使得物體立體感或房間的空間感更強,又不會過度扭曲,偏向紀錄、旁觀的視角,第二人稱的感覺,許多合成照為了以假亂真也會刻意選擇兩點透視來強調寫實感。
▲機器少女 壹號(台灣ACG動漫主題攝影師 ─ 荒木 Russell Yei) 暗色調 違反視覺經驗井字構圖
三點透視
一般日常視角,垂直線幾乎都是互相平行的,小幅度的低頭、抬頭也不會有明顯變化,但當使用大幅度仰角或俯角拍攝時,垂直平行線就會變成很戲劇性的交集線(景物收縮),得到第三個消失點(仰視時第三個消失點在上方,俯視時則在下方),即三點透視,出動廣角鏡能讓其變形更誇張。
▲三個方向都有消失點會產生變形效果。
效果:
三點透視大大強調了物體的縱深,誇張的變形使其具有強大的張力,可以強調不可思議或主體雄偉壯觀的感覺。
▲水平視角=Z軸垂直不動,互相平行,也是最常見的狀態。而三點透視經由俯視或仰視使Z軸成為匯集的線,形成更強的變形。
▲Cars 3 (2017) / 電影海報 仰角
相關連結:
透視學(perspective),透視法教學畫法講義 @ 梁又文老師
修訂記錄:
2017/08/17-修改文字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