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手機攝影的缺點嗎?是否需要購買相機呢?
By 27. 12 月 2016也許在使用手機練習拍照的過程中,你會開始考慮是否該買台相機?這篇文章將帶你大致上了解手機攝影的缺點,除了幫助你思考購買相機的必要性之外,也讓你在選購拍照手機時有些概念。
不過在講缺點之前我們先花30秒來大概了解一下相機的前身-針孔相機(Pinhole camera)是如何成像的:針孔相機的鏡頭就是一個小孔,讓不透明的暗箱內部得以複製出一個倒立的影像,投射在像面上,這時像面如果沒有安排任何感光的相紙,則影像就無法被記錄下來。而針孔與成像面的距離,就稱為焦距。針孔接近成像面時,可補捉較廣的影像。相反的,針孔遠離成像面,可捕捉較遠的影像,這個過程稱之為光學變焦(wiki)。
相機便是由針孔成像延伸出來的發明,整個構造也可以用針孔相機來比擬,所以一般數位相機的成像過程大概是這樣:
景物反射光
↓
鏡頭中的玻璃透鏡組(矯正畸變和像差)+光圈(可以調大小和前後距離的針孔)
↓
快門簾(控制針孔吸光時間)
↓
投射於感光元件(像面記錄)
↓
轉化數位訊號
↓
儲存於記憶卡
而手機和相機的成像過程雖然差不多,但受限於技術與空間,仍有難以突破的劣勢,主要原因在於相機僅是手機的附加功能,大部分的空間要留給手機之外還要盡可能輕薄,所以要在方寸之間得到高品質的影像是非常困難的(變焦跟感光都需要空間達成),這時不得不犧牲掉的就是畫質。
我們再來看看手機的成像過程(紅字是和一般相機的不同之處):
景物反射光
↓
鏡頭中的玻璃透鏡組(矯正畸變和像差,有些手機會採用成本更低的塑膠透鏡)與恆定光圈(固定的針孔,不能改變大小和前後距離)
↓
快門簾(控制吸光時間)
↓
投射感光元件(像面尺吋非常小)
↓
轉化數位訊號
↓
相機APP演算成像
↓
儲存於記憶卡
由此可知,手機由於感光原件太小,所以成像效果不優,同時也讓高反差影像的層次表現以及背景虛化的景深表現不佳,但FB、IG發發文,或是小尺寸沖印倒還夠用。至於定焦的部分也是難以突破的一點,因為手機的薄度讓變焦變得困難(光學變焦需要一些前後距離),所以使用了數位變焦(直接把照片拉大截取)來取代光學變焦(透過鏡頭拉近截取),這個結果肯定再度犧牲掉畫質,而現在已經有部份手機標榜雙鏡頭(兩個定焦鏡)切換,目的就是為了盡力減少使用數位變焦的機會來改善畫質。不過以上這些硬體上的缺點也讓手機大廠更致力於app的開發來改善影像表現,也就是從軟體下手,例如透過演算法將雜訊處理掉、自動連拍合成一張高清照片或是計算景深等等,都是市面上已經可以見到的技術(雖然目前仍有許多誤區),在購買拍照手機時也可以注意一下廠商是否針對軟體做了什麼突破。
擁抱缺點:現在有越來越多標榜使用手機拍照的攝影師,撇開畫質不說,這類攝影師通常具有絕佳的攝影眼,將個人特色放在構圖或APP修飾,這在人人有單眼的現在也是一種差異化經營模式。但上述缺點如果你真的很在意的話,還是投資一台相機吧!
相關連結:
修訂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