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原理類似我們的瞳孔,當身在暗處時,瞳孔會放大以增加進光量,讓我們在夜間能看得更清楚。而光圈就像相機的瞳孔,是葉片開合控制進光口徑的機械結構,通常以F來表示光圈值,如F8、F11、F2.8等。數字越小,光圈開得越大,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也大。
傳送門:光圈先決模式
我們的眼睛能依照環境的亮度不斷適應跟調整,讓我們能看的更清楚,而相機就像眼睛一樣必須倚靠光量來成像,為了好的成像結果所做的調整就是曝光。
曝光三元素:曝光是由光圈、快門速度、ISO值三者之間的參數平衡來決定 光線進入相機前,鏡頭會先透過光圈的孔徑決定通過的光量,接下來由快門控制接收光線的時間,所以快門和光圈共同決定傳達到感光元件的光量。感光元件將光轉換為數位訊息,而ISO值正是感光元件對於光的敏感程度,當進光量少時,可以加以彌補。光圈、快門、ISO三者若能合作無間,我們便可以在各種情況下得到曝光良好的照片。
▲利用曝光三元素所製作的曝光三角。
光圈原理類似我們的瞳孔,當身在暗處時,瞳孔會放大以增加進光量,讓我們在夜間能看得更清楚。而光圈就像相機的瞳孔,是葉片開合控制進光口徑的機械結構,通常以F來表示光圈值,如F8、F11、F2.8等。數字越小,光圈開得越大,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也大。
傳送門:光圈先決模式
▲影片00:01~00:14為快門的運作,00:15~00:27為光圈的運作。
裝水理論:
我們把F值想像成水龍頭,大口徑水龍頭是大光圈,小口徑水龍頭是小光圈,水龍頭的開關是快門,水量等於光量。如果目標是以裝到八分滿來當成標準曝光的話,大口徑水龍頭(大光圈)的出水量較大當然最快達成,而小口徑水龍頭(小光圈)則需要較長時間(快門)或換成窄口杯子(高ISO)來達成。
▲左為大口徑水龍頭(大光圈),右為小口徑水龍頭(小光圈)。
快門時間為光線被允許照射在影像感應器的時間長,你可以想像成,當按下快門的同時就等於按下你設定的計時器,時間一到就會關門禁止光線再進入,所以快門速度越快,越能捕捉物體移動中的瞬間,反之快門越慢,會拍攝到動態軌跡的模糊照片。
如果不是特殊需求,快門時間通常會小於1,但在相機的顯示上通常把”1/”省略,只顯示分母,所以才會有數字越大但快門速度越快的情況,如1/30秒在相機上顯示為30,並非30秒,30秒的顯示方式會是”30””。
傳送門:快門先決模式
裝水理論:
我們把大口徑水龍頭當成是大光圈,小口徑水龍頭是小光圈,水龍頭的開關是快門,水量等於光量。如果目標是以裝到八分滿來當成標準曝光的話,大口徑水龍頭(大光圈)的出水量較大當然最快裝滿,而小口徑水龍頭(小光圈)則需要較長時間(快門)達成。
▲同樣達到八分滿水位(標準曝光),右邊水龍頭口徑較小(小光圈),便花了較長時間(快門)。
ISO是影像感應器對光的敏感度,它甚至能在低進光量的情況下還能呈現標準曝光。其原理就像我們在強光下看風景會覺得刺眼,但如果戴上墨鏡(降低眼睛的感光度),就能讓影像清晰不會看起來”過曝”,不過夜間戴上墨鏡的話,可是幾乎看不見東西呢。
傳送門:專有名詞百科-ISO
裝水理論:
我們把ISO值想像成高度一樣水杯,大口徑水杯是低ISO(低感光度),小口徑水杯為高ISO(高感光度),水龍頭的開關是快門,水量等於光量。如果目標是以裝到八分滿來當成標準曝光的話,小口徑水杯(高ISO)當然最快裝滿,但是畫質一定較差(你可以把水量少想像成”沒有足夠的資訊”去支援完整的成像,而利用雜訊、噪點來勉強成像),通常在夜間或室內光源太少時使用,否則講究畫質的人會盡可能使用低ISO值來進行拍攝。
▲窄杯子(高ISO)的好處,是用較少量的水(微光)就能快速裝好八分滿(得到標準曝光)。
相關連結:
修訂記錄: